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园区管理
公园介绍
交通指南
购票须知
餐饮娱乐
游园指南
生态家园
明星动物
明星植物
经典园林
生态展馆
科学知识
动物博览
动物分类学
保护动物名录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科普互动
精彩活动
视听世界
园区工作
科研交流
动物福利
长效管理
党建风采
留言板
科学知识
动物博览
动物分类学
保护动物名录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杭州动物园
5月1日至10月8日 7:00-17:30
10月9日至次年4月30日 7:00-17:00
杭州少儿公园
5月1日至10月8日 8:30-17:00
10月9日至次年4月30日 8:30-16:30
绿树蟒(学名:Morelia viridis)是蛇亚目蟒科下的一个无毒蛇种,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印尼群岛和澳大利亚的约克角半...
首页
>
科学知识
>
动物博览
> 正文
动物博览
动物与地震
发表时间:2014-05-22
2013年7月22日,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每一次地震,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地震是—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它随时发生,且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创伤。目前人类在科学上尚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报,但有一些地震前兆却可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地震前兆是在地震发生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常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们在震前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异常反应,就是宏观前兆的一种。
一些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易于感知地下深处和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某些震前行为异常。常见为极度紧张、惊慌恐惧、焦躁不安、狂奔乱跑、惊叫哀呜或不思饮食食等。据统计,震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的动物种类和种群已不下130多种,反应普遍且较为确切的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约20多种动物。民间就有利用动物异常来预报地震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骒马牛羊不进围,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蟾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蹿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问,动物是如何“预知”地震的呢?其实动物并不存在“第六感”,它们之所以比人类更早对灾祸做出反应,只是因为动物具有更加敏锐的嗅觉、听觉和超强的本能,足以让它们更早地感知即将到来的灾难,更快地逃到安全地带而已。
蛇常常吞吐紫红色的信子,用来粘捕气体分子,因此能搜集到地震前由“地气”泄露的信息——类似臭鸡蛋味的气体和雾状物。特别是蝮科蛇类,具有灵敏的 “热探测器”,由于贴着土层居住,对地温变化十分敏感。当局部地区因突发性散出的热量经裂隙通过蛇洞,加上蛇对某些气体的高度敏感,两者结合就会逼蛇出洞。
此外,狗能以吠叫预报地震,是能听见地震开始时所发出的超声波。鱼类系胸腹两侧都长着侧腺,这是一种特殊的传感系统,对于微弱的震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对鸽子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鸽子的胫骨和腓骨之间的骨膜附近,有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百余颗,有神经连相连,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刺激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能引起神经电发放。因此,可以说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是与其生理结构(如感觉器官)有密切联系的!
动物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是动物有异常反应就一定会发生地震。人为的因素或者气候的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动物异常,地震的预测需要考虑多方面宏观和微观因素,大家可不要肓目惊慌哦!
上一篇:
难得一见的小型鹿科动物——毛冠鹿
下一篇:
明清文官补服图案中的禽类
地址:中国杭州市虎跑路40号 邮编:310008
© 2000-2021 杭州动物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开创网络
浙公网安备 33019902000127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浙ICP备2021006307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