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园区管理
公园介绍
交通指南
购票须知
餐饮娱乐
游园指南
生态家园
明星动物
明星植物
经典园林
生态展馆
科学知识
动物博览
动物分类学
保护动物名录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科普互动
精彩活动
视听世界
园区工作
科研交流
动物福利
长效管理
党建风采
科学知识
动物博览
动物分类学
保护动物名录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杭州动物园
5月1日至10月8日 7:00-17:30
10月9日至次年4月30日 7:00-17:00
杭州少儿公园
5月1日至10月8日 8:30-17:00
10月9日至次年4月30日 8:30-16:30
绿树蟒(学名:Morelia viridis)是蛇亚目蟒科下的一个无毒蛇种,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印尼群岛和澳大利亚的约克角半...
首页
>
科学知识
>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 正文
动物保护法和福利
动物保护的国际法
发表时间:2014-04-01
动物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公约是各缔约国和组织之间的协议,其目的是确立一定的国际权利、义务和关系。 目前已产生了近百个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公约。
鸟类保护:如《农业益鸟保护公约》、《鸟类保护国际公约》、《比荷卢鸟类狩猎与保护公约》、《欧洲经济共同体野鸟保护指令》、《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等。
动物及生境:如《西半球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存公约》、《非洲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约》、《欧洲野生动物和自然生境保护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北极地区和南太平洋区域保护协定》、《北极熊保护协定》等。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于1973年3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制定并签署,于1975年7月1日开始生效。简称《CITES公约》。 该公约的宗旨是促使各国加强国际间合作,控制国际贸易,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该公约分三个附录等级。 附录一应包括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贸易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这些物种的贸易必须加以特别严格的管理,以防止进一步危害其生存,并且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允许进行贸易。 附录二应包括所有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变成有灭绝危险的物种。 附录三应包括任一成员国认为属其管辖范围内,应进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开发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员国合作控制贸易的物种。
我国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1981年4月8日对我国正式生效。指定的公约管理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科学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分别设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附录中共收录我国有分布的野生动物共282种。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于1979年在联邦德国波恩签署,于1983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简称《波恩公约》。 该公约保护的迁徙物种,是指周期性或可能会穿越一国或几国的野生动物。
附录一中列入的是在全部或部分分布范围内有灭绝危险的濒危迁徙种,分布迁徙区域国家有义务对其严格加强保护。 附录二列入的是需要国际间开展合作进行保护和管理的迁徙物种,不一定是受危种。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于1990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53个国家共同签署。 截止2004年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1993年12月29日对我国正式生效。199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并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BAP)。 其总目标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破坏,并使这一严峻的现状得到减轻或扭转。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该公约把地球生物的保护问题推向了世界,也使世界 各国就地球生物的保护达成了共识。
《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
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Ramsar)产生,于1975年12月21日开始生效,又称《拉姆萨尔公约》。 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公约中所指的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泥炭地和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水域,其中海洋水域规定为低潮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它是水禽特别是越境候鸟的栖息地。
目前,有158个缔约国。 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各地。 中国于1992年1月3日批准加入,1992年3月31日递交加入书,1992年7月31日对中国生效。目前已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等36处列入湿地国际名录。
《国际捕鲸规则公约》
于1948年11月10日开始生效。 公约的宗旨有:一是保护地球的鲸鱼,防止人类的过捕;二是合理利用现有的鲸鱼资源。 签约国由最初的15个发展到目前的60多个。为了更好地履行公约,各成员国派出一名代表组成了国际捕鲸委员会,简称IWC。
世界上共有80多种鲸类动物,分布在所有的海洋和五大河流里。其皮张可以制革、肉可以食用、脂肪可以制药、几乎全身都可以利用。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许多鲸类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1972年,IWC引进了蓝鳁鲸单位(blue whale unit)作为控制每年捕鲸限额的指标,即一个蓝鳁鲸单位相当于1只蓝鳁鲸 、或2只长须鲸、或2.5只座头鲸、或6只鳁鲸 。 1976年以后,IWC开始规定每种鲸的群限捕数。 1986年开始禁止对所有的鲸进行捕杀。 但1986年至今,因为日本、挪威利用了IWC决议的漏洞,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已经捕杀了超过25,000头鲸。 IWC考虑为商业捕鲸设立管理体系修正案(RMS)。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于1980年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产生,于1982年4月7日开始生效。 该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
公约提出,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的捕捞应不能使生物资源下降到无法稳定恢复的水平,要尽量维持南极地区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防止生态系统出现变化,或使变化降低到最低水平。
签约国最初为15个。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霍巴特(Hobart)市,并成立了公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和秘书处,每年开会一次。 目前已达46个国家。
上一篇:
动物保护的概念及范畴
下一篇:
动物福利
地址:中国杭州市虎跑路40号 邮编:310008
© 2000-2021 杭州动物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开创网络
浙公网安备 33019902000127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浙ICP备2021006307号